親家新訊
Aug 11
2014
2014
專題報導:永恆建築的創造者 伊東豊雄Toyo Ito 在建築中與自然對話
蘋果日報 記者莊亞築報導
30歲創業、47歲成名,72歲拿到普立茲克建築大獎的伊東豊雄,近年來的創作與台灣連結越見緊密,北、中、南都看得到他的作品,設計類型公共建設、住宅大樓皆有,不固定風格、設計不重複,勇於挑戰自我的工作精神,每回成品都令人驚艷,讓喜愛他的建築迷欽佩不已。
已年過70的伊東豊雄,身材外貌保養得宜,近幾年喜歡帶著白色鏡框、穿著時髦,更顯年經有活力,伊東豊雄受訪時總是微笑、拍照甚至喜歡露出牙齒,貴為大師卻沒有架子,數次來台的他曾說,「讓人感到舒服的才是好建築。」簡單一句話道盡伊東的建築理念。
向自然展開的伊東建築
伊東豊雄曾說:「20世紀的建築是作為獨立的機能體存在的,就像一部機器,它幾乎與自然脫離,獨立發揮著功能,而不考慮與周圍環境的協調;但到了21世紀,人、建築都需要與自然環境建立一種連續性,不僅是節能的,還是生態的、能與社會相協調的。」
讀書時喜歡上圖書館看漂亮女生,因此,伊東豊雄為大學設計的圖書館非常重視氛圍,不忘營造浪漫感覺。他為多摩美術大學圖書館設計流動的長廊、螺旋式的書架,大面立窗搭配精緻設計的桌椅,學生閱讀、寫作業,累了還可以躺下休息,窗外是大片綠地,光影隨時間變幻灑進室內,果然舒服到讓人不想離開。
伊東豊雄喜歡打造能與使用人互動的建築空間,如台大社科院圖書館,頂樓的透光玻璃,天晴時陽光灑落,讀者可以用自然光讀書;頂樓鋼筋混凝土部分鋪上草皮,空拍看建築物是一朵朵的花,如果從圖書館向上看,則是一棵棵的樹,他的建築不僅結合傳統與創新、融入綠建築,並且饒富趣味。
伊東豊雄成名甚晚,早期常發不出薪水給員工,只靠設計親友住宅的小案過日子,這些慘痛經歷非但沒有打擊他的信心,反而讓他更堅定走自己另類現代建築的創作之路。
低潮時沉潛 累積躍起能量
回憶沉潛的那段時光,他說,有時參加競圖失敗,會與同輩建築師相互批判,再鼓勵彼此「下次拚了!」讓自己不斷精進設計能力,是這樣讓他熬過艱困的日子,因為「質疑自己才能再往前一步。」
拿下普立茲克建築獎,伊東豊雄並不自滿,他在得獎感言中提到:每當案子完成後,我才驚恐自己能力的不足,但這反倒成為我下個 case 持續挑戰的動力,「不斷改變建築風格才是我心之嚮往的。」
他也說,建築和各種社會約束是緊緊綁在一起的,「我一直告訴自己,要盡可能地打造出最舒適的空間環境,讓生活在裡面的人們,都能從中獲得身心靈的釋放,哪怕只有一點點也好。」
改變台灣地景的伊東建築
2005年開始,全台吹起一股伊東建築風,充滿生命力的伊東建築,帶動了台灣地景的正向改變,從成功舉辦世運的高雄世運主場館開始,到台北松山菸廠文化園區BOT計畫、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館、台中大都會歌劇院,住宅大樓另有富邦建設的天空樹,造型設計都是絕無僅有的。
勇於挑戰、突破自己的伊東豊雄曾說,在台灣的各個設計案中,清楚地傳達出台灣人們追求公共性的熱情與強烈意志,「沒有比能夠參與這種案子的設計更來得幸福的事了。」
即將於年底完工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,堪稱伊東豊雄的生涯代表作之一,獨創的曲牆結構,一度讓營造商望之卻步,興建過程幾經波折,他對工程也相當關切,不但多次來台關心,還親自拿色票挑選外牆塗料。
日前基地圍籬已拆除,路人經過無不停下腳步仰望,曲牆映襯著湛藍天空,曲線之美叫人驚嘆,夜間燈光穿透出來,又是不同層次的感受,眾人這也才能稍稍體會伊東設計的巧妙之處,更期待它完工的那一刻。
伊東豊雄在台作品一覽
2009年 高雄世運主場館
2013年 松山文創園區
2013年 台大社科院
2014年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(即將完工)
富邦天空樹(進行中)
